淬火方法的選擇,主要以獲得馬氏體和減少內應力、工件變形和開裂為依據(jù)。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單介質淬火、雙介質淬火、分級淬火和等溫淬火。
1)單介質淬火
工件在一種介質中冷卻,如水淬、油淬。優(yōu)點是操作簡單,易于實現(xiàn)機械化,應用廣泛。缺點是只是一種冷卻速度。
2)雙介質淬火
工件先在較強冷卻能力介質中冷卻到300攝氏度左右,再在一種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卻,如先水淬后油淬,可有效減少馬氏體轉變的內應力,減少工件變形開裂的傾向,可用于形狀復雜、截面不均勻的工件淬火。雙介質淬火的缺點是難以掌握雙介質轉換的時刻,轉換過早容易淬不硬,轉換過遲又容易淬裂。為了克服這一缺點,發(fā)展了分級淬火法。
3)分級淬火
工件在低溫鹽浴或堿浴爐中淬火,鹽浴或堿浴的溫度在Ms點附件,工件在這一溫度停留2-5min,然后取出空冷,這種冷卻方式稱為分級淬火。分級冷卻的目的是使工件內外溫度較均勻,同時進行馬氏體轉變,可以大減小淬火應力,防止變形開裂。分級溫度以前都定在略高于Ms點,工件內外溫度均勻以后,進入馬氏體區(qū)?,F(xiàn)在改進為略低于Ms點的溫度分級。實踐表明,在Ms點以下分級的效果更好。例如,高碳鋼模具在160攝氏度的堿浴中分級淬火,既能淬硬,變形又小,所以應用廣泛。
4)等溫淬火
工件在等溫鹽浴中淬火,鹽浴溫度在貝氏體的下部(稍高于Ms),工件等溫停留較長時間,直到貝氏體轉變結束,取出空冷。等溫淬火用于中碳以上鋼,目的是為了獲得下貝氏體,以提高強度、硬度、韌性和耐磨性。低碳鋼一般不采用等溫淬火。